服務熱線
17701039158
產品中心
PRODUCTS CNTER基恩士 VK-X3000顯微鏡:材料科研得力助手在材料科學研究領域,從新型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設計,到金屬材料的腐蝕機制分析,再到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性能研究,都離不開對材料微觀形貌、尺寸參數及動態變化的精準觀測。基恩士 VK-X3000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憑借多模式測量能力、高分辨率成像效果與豐富的數據分析功能,為材料科研提供全方支持,幫助科研人員深入探索材料微觀世界與宏觀性能的關聯。
相關文章
基恩士 VK-X3000顯微鏡:材料科研得力助手
高分辨率成像能力:材料科研常需觀測納米級微觀結構,VK-X3000 的激光共聚焦模式下,50X 物鏡高度重復性精度 σ 達 20nm,寬度重復性精度 3σ 為 50nm,可清晰呈現納米顆粒的分散狀態、納米線的直徑與長度。例如在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究中,能精準測量正極顆粒的粒徑分布,分析顆粒尺寸對電池充放電性能的影響。
多維度數據分析功能:設備配套軟件內置 292 種分析工具,覆蓋尺寸測量、粗糙度計算、體積統計、輪廓提取等多個維度。研究金屬材料腐蝕時,可通過 “面積測量" 工具統計腐蝕區域占比,結合 “深度分析" 工具測量腐蝕坑深度,量化腐蝕程度;分析復合材料界面結合情況時,可提取界面輪廓曲線,計算界面結合處的坡度與間隙,為界面改性提供數據支撐。
動態觀測與時間序列分析:部分材料科研需記錄微觀結構隨時間的變化,如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過程、金屬的應力腐蝕演化。VK-X3000 支持時間序列掃描功能,可設定固定時間間隔(如每 1 小時掃描 1 次),自動采集不同時間點的樣品圖像與數據,生成動態變化曲線。例如研究可降解塑料在模擬體液中的降解行為時,能通過連續掃描觀察材料表面粗糙度、厚度的變化趨勢,推導降解速率方程。
金屬材料研究:分析金屬的晶粒尺寸、晶界分布,研究熱處理工藝對金屬微觀組織的影響;觀察金屬焊接接頭的微觀形貌,檢測焊接缺陷(如微裂紋、氣孔),優化焊接參數;通過疲勞試驗后的微觀觀測,分析疲勞裂紋的萌生與擴展路徑,探究金屬疲勞失效機制。
高分子與復合材料研究:觀察高分子材料的結晶形態(如球晶尺寸、分布),研究加工溫度、冷卻速率對結晶度的影響;分析復合材料中增強相(如碳纖維、玻璃纖維)的分散均勻性,測量增強相與基體的界面結合狀態,評估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;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過程,通過對比老化前后的表面形貌與粗糙度,分析老化機制。
陶瓷與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:檢測陶瓷材料的孔隙率、孔徑分布,研究燒結工藝對陶瓷致密性的影響;觀察陶瓷涂層的表面平整度與厚度均勻性,評估涂層的防護性能;分析玻璃材料的內部缺陷(如氣泡、雜質),探究缺陷對玻璃透光性、機械強度的影響。
樣品制備:將復合材料樣品切割為 10mm×10mm×2mm 的薄片,用砂紙逐級打磨至表面光滑,再用酒精清潔表面,去除打磨碎屑,確保觀測區域無雜質干擾。
設備調試與參數設置:打開 VK-X3000,選擇 “激光共聚焦模式",搭載 20X 物鏡(NA≥0.46,WD3.1mm),設置掃描分辨率為 1024×1024 像素(保證細節清晰度),掃描范圍覆蓋復合材料的增強相 - 基體界面區域(約 5mm×3mm),激光強度調整至既能清晰呈現界面又不損傷樣品的水平。
對焦與掃描:通過 Z 軸電動微調找到界面的清晰圖像,利用軟件的 “區域選擇" 功能框定重點觀測區域,啟動掃描程序。設備自動采集界面區域的三維輪廓數據,生成 3D 圖像。
數據分析:在軟件中調用 “輪廓提取" 工具,獲取增強相 - 基體界面的輪廓曲線,計算界面處的最大間隙與平均坡度;使用 “灰度分析" 工具,對比增強相、基體及界面區域的灰度值差異,判斷界面元素擴散情況;通過 “面積統計" 工具,計算增強相在觀測區域的分布占比。
數據記錄與成果呈現:將分析數據導出為 CSV 格式,用于后續論文數據處理;將 3D 圖像保存為 TIF 格式,用于學術報告展示;結合數據分析結果,撰寫研究結論,探討界面結合狀態對復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。
項目 | 材料科研關鍵參數 |
分辨率精度 | 激光共聚焦模式 50X 物鏡:高度 σ20nm,寬度 3σ50nm(納米級結構觀測) |
分析工具數量 | 292 種(多維度數據分析) |
測量模式 | 激光共聚焦、聚焦變化、白光干涉(多材料類型適配) |
時間序列功能 | 支持固定時間間隔自動掃描(動態過程觀測) |
圖像與數據輸出格式 | TIF/JPEG/CSV/Excel(論文寫作與數據存檔) |
附件兼容性 | 支持加熱臺、低溫臺(環境模擬實驗) |
基恩士 VK-X3000顯微鏡:材料科研得力助手